2013年9月7日 星期六

台語、文化和生命價值觀

2011/09/21

現代語言傾向於越來越簡化。台語在冠詞、複數、關係代名詞、字性別、語格和時態上不只是從簡,而是幾乎完全免了,但這並非簡化的結果,而是它的漢語系特性使然。跟德語、斯拉夫語甚至英語比起來,它是一種無比輕盈的語言,但從另一觀點看,它相對的也是無比含混的一種語言,而我個人以為,它很深地影響到文化和生命價值觀。

例如在時態方面,這種對於過去和未來時間感的缺乏,反映在文化上就是一方面就個人而言,人們只對現在當下的現實生存有感,而對於過去少反省和對於未來不關心,另方面對整個社會而言,也因此讓歷史真真假假的魅影和未來虛虛實實的幻景很輕易地介入現實,甚至取代現實(更多時候是一團混亂,因為不分過去、現在、未來)。這是我們生活在其中的人深有體會的,不是嗎?

又如單複數不分,它影響到人的群己觀念。分或不分的結果在古代或許影響不大,但在現代,就有很大的區別,甚至成為兩種不同的文化。凡事凡物區分單複數,那麼做為單數的個人對於群己關係的認知、分野、互動較容易形成或訂出一個明確且合理的尺度且遵循該尺度。缺乏單複數意識,那麼凡事凡物都既是個體也是群體,同時也都既不是個體也不是群體,它造成的結果是一方面做為個體的人按他個體的本性,必然會本能地尋找自身的出路,但群己不分讓他注定找不到定位、個性和尊嚴,最後這種本能極易甚至不得不以自私自利來做為【定位、個性和尊嚴】的替代表現。另一方面,由於群己的混淆,個體會誤認自己就是群體,而群體則成為任性且自私自利的個體怪物,這反映到個體會成為自卑又自大,反映在群體則是自大又自卑。從而也難以產生現代意義的個人主義和社區意識。

又如語言中沒有語格,在思考時變成非常單面向,一方面個人與他人與物與事之間無從產生清楚的分寸和分際,因此關係(語言上來說是介詞)成為界定人與他人與物與事之間的工具和準則,另方面對於利益、權利、職務、義務、責任等概念極易混淆甚至無感,導致權勢成為目無他人同時又找不到自我的【主格】所能理解的唯一語言。

再者,雖然我認為台語存在著子句,但因為沒有關係代名詞,所以獨立子句結構不明顯,全混成一團。這就造成語言的平面化,無法清晰地進行多層次的立體思考。它使整個語言族群只能在淺薄的泥沼裡打滾。

當然,以上只是一般性的觀察,也是相對來說的,並非對語言作價值判斷(那是無意義的)。

1 則留言:

  1. 那是一種腹部的語言
    似乎累到碎裂
    目光如燦爛水面
    總是有人會發現我的
    身體四處疼痛
    會跑的是神經或者是細胞
    或許是某種機器
    因為選舉
    許多咖啡豆
    鳶尾山自己種
    飄散著淒苦的味道
    誰要喝不快樂的飲料
    那是頭腦的語言
    土地的生命語彙
    天上的神聖字眼
    讓鳥兒飛向我
    啃食然後盤旋而上
    喜馬拉雅大雪無法救火
    我們還生活在安全的幻想中
    好平靜!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