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7日 星期六

教會羅馬字

2011/09/21 22:24

台灣教會公報最早叫做台灣府城教會報,自1885年6月發行第 一期以來,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它或許不是台灣最早的報刊,但肯定是最悠久且意義最為非凡的 報刊。

台灣教會公報是小眾的,它的核心是福音信仰,不是政治、經濟、社會,當然它同樣也不是文化、文字或教育的,雖然它同時也呈現這種種的多面向關懷。堅持信仰、貼近信徒、貼近本土、貼近現況、貼近真實是其特色,也是本質。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理解它在歷史上的變與不變, 同時理解它作為一種珍貴資產對台灣人,特別是對台語母語者的意義。

從1885年6月創刊,到1969年12月被外來的國民黨流亡政權禁止使用,台灣教會公報以台語白話字 (教會羅馬字) 印刷發行了85年。文化霸凌和不能中止的福音使命,使得台灣教會公報以現今的面貌繼續貼近當代的基督徒。

台語白話字不再被需要了嗎?無可否認,從某些層面看,或許是的。但當涉及台語的文字化問題時,它就成了支撐我們的一個堅實有力的基礎。

台語白話字就像是上帝送給台灣人的一件特殊的禮物,像現今世上許多語文(例如路德聖經之於德文、KJV聖經之於英文、聖西里爾字母之於斯拉夫語等)也是脫胎於福音信仰的需要一樣,它是台語文的雛型。我想相較於全漢或漢羅模式,它更好、更單純、更直覺,只要稍加改造,讓它以多音節方式呈現,每個句子就會變得鮮活清晰,每個字也會因確定下來而具有自身的形象和獨立存在的內涵,也就更能承載意義和自我豐富,整個台文同時也就具有完整的主體性。

過去我對教會羅馬字,由於它的拼音特性和使用傳統,因此把它供奉起來,有意無意地忽略它在傳承上所具有的奠基功能和豐富的意義。我想必須改變這種想法和策略。一直以來對台語多音節化的嘗試和摸索,以及透過最近對台灣各族群語言文字的巡禮式的考察,讓我對教會羅馬字有新的認識和想法。教會羅馬字就像上帝未完成的工作,無論如何必有它的美意存在。它是一塊墊腳石,而不該是被供奉或存放起來的聖物或遺跡。

1 則留言:

  1. 躺著有一種高度
    羽毛在睡夢中震動
    閉上眼睛直到世界消失
    直到自己消失
    直到故鄉出現
    一切都是假的
    只是為了生存的感覺
    一種設計
    你需要破解
    鬧鐘走樓梯
    怎樣都無法抵達
    以荀白克的節奏敲打鍵盤
    藥丸無法停止背叛
    而我寧願樂觀
    像脆弱的石蓮花
    掉落的復活成串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