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4日 星期六

上帝早就為我們備辦

分類:手記簿
2012/03/27 12:37

                                                   上帝早就為我們備辦


自舊年十月二十四日至今足足五個月,我總共用台語寫32首詩。以前當然也曾經用台語寫過,但是文字一直予我感覺困擾。這個問題差不多已經纏我有二十年以上。我一直想要找出一種適合我自己的台語載體,最後並無結果,歸尾我還是倒轉來上帝早就為我們備辦的教會羅馬字。總是,在這個過程中並不是攏沒收穫,至少我對自己的母語有更加深的認識,有能力開始用台語寫作,甚至在寫詩的過程中感受到母語的自由和解放。

減采你會認為我用的台文不應該講是教會羅馬字,這是因為我以我的方便對教會羅馬字的系統做一寡形式上的改變。別人不知,對我來講這是可以予我很簡省,很束結,很準確,很好思考,而且能夠很開闊去創作的一條路。我只能這樣認為,至少這樣相信,如果對我是這麼方便好懂,對別人應該也是同款。總講,你若會曉教會羅馬字,至少應該是不會生份才對。其實所謂形式上的改變,也不過就是第一、去掉聲調記號和中敆線;第二、大約按照詞類和習慣用法作結合和區別;第三、所有名詞的第一個字母大寫(像德文,這招實在是很讚);第四、一寡助動詞和尾音用頂撇、中敆線或是保留聲調記號作處理。

為著較好了解,貼在這裡的作品我都分別用無聲調記號、有聲調記號和一般台灣中文的翻譯三種方式來呈現。如果你對教會羅馬字完全生疏,至少可以從中文讀倒轉來。在這裡我要推薦一個對我幫助很大的網站【Tw-Ch台文中文辭典】(http://210.240.194.97/q/q.asp),這個教會羅馬字系統很方便也很豐富,相信對你也很有路用。

1 則留言:

  1. 別人的母語聽起來很親切,我的母語留在母親的嘴巴,常常用來數落我,我講的話寫的東西,即使自己聽來也很疏離,這樣的命運。
    很久沒有到海邊了,總是秋天之後就退到風少的地方,這或許是偏見,因為我想念海,想念自己是海邊的一粒沙,一粒跟大家一樣,也不一樣的沙子。
    小時候在海邊可以待很久,蹲在那裡,像風景的一部份,看石頭,一顆顆撿起來瞧,比較,我喜歡這顆,那顆也很好,憑什麼比較?其實沒什麼道理,但是就是有一種選擇,在那選擇裡面,我感覺到自己。
    即使疏離也可以感受自己嗎?好像可以。
    昨天看了兩個電影,「西西里的漫長等待」,有義大利和法語,影片中的音樂常常是英語。另外一部是「我的名字叫可汗」,印度話和英文交錯重疊。那支歐洲片如此疏離,我容易感覺,而印度片很勵志,應該是不疏離,我卻坐立不安,跟那個叫可汗的感覺一般。
    我羨慕會講母語的人,我羨慕能夠講出跟母親一樣深刻匝實話與的人,不過,我的母語或許是一種感覺,一種在肚子裡,在腸道內臟間蜿蜒扭曲徘徊的感覺。

    回覆刪除